【回眸2024】汽车与智能制造系:匠心筑梦结硕果 智造赋能启新程

作者: 时间:2025-02-10 点击数:

回眸2024年,汽车与智能制造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学院“三步走”战略擘画,围绕“123410”工作思路,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汽车与智能制造系各项事业奋进发展。

铸魂育人固根本,融合赋能促发展

汽车与智能制造系党总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全面统筹教育教学各环节,充分调动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夯实组织基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线上+线下”“集中+自学”的学习方式,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党建示范引领,获批学院第一批三星级党支部,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引领力。创新党建载体。指导师生党员在系部各项工作以身示范,深入推进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指导汽车与智能制造系学生党支部申报学院三星级党支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深度融合。创建党建品牌“红纽扣”,通过多样化党建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打造党建品牌。积极申报2024年“领航计划”培育库案例,提升党建工作品牌效应。提炼党建引领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

锚定前沿强根基,产教融合育新机

服务首位产业,优化专业布局。对接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围绕“三地一区”建设的行动方案精神,聚焦安徽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布局,成功申报机电一体化专业,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完成首批招生。与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联合建设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高职专业学院并完成授牌。服务国资国企,重视双元育人。系部全年组织访企拓岗21家。主动加大与国资国企对接,充分发挥国资委下属院校天然优势,与江汽集团共同筹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同江淮汽车集团合作成立汽车产业学院,第一期订单班已开始授课4次。积极推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增强社会服务。依托机械类职业技能鉴定站,完成首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务师”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考试,通过率97.1%;完成低压电工证社会服务考试,报考人数44人,通过42人。

引育并举强队伍,德技双馨塑标杆

人才引培“重双栖”。与国轩高科共建企业实践流动站,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现师资共建双赢;安排1名教师到经开区管委会及西部计划挂职锻炼;定制化安排7名新进教师参加授课专业实训培训。能力提升“促协同”。成立智能制造与汽车技术教研室,积极发挥团队作用,参加省级教学类大赛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姚愔怡老师代表学院参加安徽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获得三等奖;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新教师校内导师落实率100%。师德师风“树品牌”。与江汽集团开展“匠心传承”系列讲座;师生结对“技能工匠营”,孵化学生创新创新项目3项,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1项,铜奖2项。

数字赋能破陈规,知行合一育匠才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和合肥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基地,选派3名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研究。本年度新申报成功院级课程思政项目7项,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9项,安徽省自然科学项目2项。申报加入新能源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安徽省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全面优化实训环境,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进行规划改造,基本形成“五室七区布局”,新能源汽车中德实训中心、智能网联实训室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全面对接国际合作,积极推进教育部中德sgave项目、教育部中德技能人才应用项目,其中教育部中德技能人才应用项目为全国首个建设单位。教学改革成果显著,本年度师生参加各类大赛获奖18项(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8项、省级三等奖8项),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IMG_256

IMG_256

多维赋能拓潜能,实践育人强筋骨

活动矩阵“全覆盖”。全年举办第二课堂活动400余场,参与学生超1万人次,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亮点”的文化生态;创新打造“红纽扣”党建品牌矩阵,开展“纽扣课堂”7场(线上2场+线下5场)、“学长学姐说”等特色活动32场次,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成长深度融合。校企社联动“拓边界”。学生“走出去”服务社会:选拔10名学生参与肥西县烈士纪念馆、安徽博物院志愿讲解与礼仪培训;实践“沉下去”赋能基层。组建“半夏曙光”三下乡重点团队,与蚌埠东方红社区共建实践基地,推动校地资源互通。竞技赛场“显锋芒”。学院运动会斩获总分第一、第三佳绩,展现“智造学子”拼搏精神;职业规划大赛双赛道晋级省赛,学生张文龙获教育部“基层就业卓越奖”,彰显育人厚度。

回眸2024年,汽车与智能制造系团结拼搏,实干奋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全系将始终以学院党委“十四五”规划和“三步走”战略为指引,锚定“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凝心聚力、乘势而上,为服务安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文/图:谷磊 史墩斐;审核:褚先文;责编:范宁 刘家韦)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徽商职业学院版权所有